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南方牧草饲料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9 14:35:18  文章录入:cui  责任编辑:cgq

牧草饲料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牧草少,优质植物蛋白饲料匮乏

  南方水热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不同,同时,在南方广泛推广种植的牧草中,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品种,特别是多年生豆科品种很少。虽然某些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品种通过农耕技术能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上生长,但是难以发挥其高产潜力,其种植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某些热带豆科品种如圆叶决明,因为一年生,推广面积也不大;截叶胡枝子虽然能越冬越夏,但易老化、产量低,也难以大面积推广。所以,目前南方广泛种植的牧草品种以热带禾本科牧草为主,辅以菊科、十字花科等科的少数牧草饲料。

  野生牧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虽有一定的自然灾害,但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南到北、从丘陵岗地到中高山有显著的变化,天然草地植被主要是草丛和灌草丛,野生牧草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牧草组成中以禾本科牧草比重最大,其中不乏有较高饲用价值的草种。优良的野生豆科牧草种类亦较多,其中主要的属有决明属、木蓝属、胡枝子属、野豌豆属等。除此以外一些其他科类,如菊科、莎草科、蓼科、蔷薇科等也有许多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野生牧草。野生牧草适应性强,有很强的抗旱耐瘠能力,但目前对野生牧草进行开发利用还不足,普遍使用的栽培牧草多数是从国外引进。如果加大对野生牧草的开发利用,从中驯化、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牧草,对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地改良具有重要的价值。

  农民对种草认识还存在误区,牧草种植和管理技术还有待提高

  尽管在广大牧草、畜牧科技人员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农民提高了对种草养畜的认识,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对牧草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好地种粮和经济作物,差地种草。二是盲目引进“良种”。南方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差异较大,引进良种必须考虑引种地与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但有的农民仅靠宣传资料盲目引种,导致种植失败。三是不善储存。许多农户种草后很少考虑牧草的加工储存,往往旺季吃不完,淡季无草吃,故而形成饲草供求不平衡,也限制了家畜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四是重种疏管。一般人认为牧草只要种活了就行,不必像种粮食作物那样进行田间管理。因此,牧草产量低、质量差。在实践中,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很快退化的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农民习惯种植一年生粮食和经济作物,因此,仅在种植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等一年生牧草方面较有经验,对多年生牧草的种植和管理利用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利用牧草改良草地和建植人工草地以及草地建植后持续高产管理的技术普及率较低,许多农民还没有掌握。如何利用牧草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和利用目的进行轮作、间、混、套作等技术,做到青饲料均衡供应,还须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比如,江西省地形复杂,有些草地不适合机械作业,加上阴雨天气较多,饲草收获、加工储藏较难。因此,牧草的收获加工储存技术仍需研究和普及。

  牧草生产商品化程度不高

  南方推广牧草种植虽已20多年,但发展不快,农民种植牧草规模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种草仅仅局限于养畜利用,而忽视了牧草饲料除可以通过养畜转化为畜禽产品外,其本身还可以直接用来加工成草产品供市场流通,一些牧草还可以用来绿化环境、保持水土。因此,除少数农户种草直接供应青饲料外,至今南方还未形成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牧草饲料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化程度,带动农民连片开发,开拓市场,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